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百姓生活 > 正文

董明珠要买的珠海银隆?凭什么值100亿?

发布日期:2016/3/25 6:44:33 浏览:1458

3月6日晚,停牌半个月的格力电器终于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标的公司为银隆有限公司。初步判断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最晚将于2016年4月4日复牌,并在4月4日之前披露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或者报告书。

对于收购银隆的原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3月8日回应称,“进一步地把我们能源的一些技术融入到新的领域里面去,以后我们可能不仅是造一辆能源的汽车,也要把两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做得更好。”

在看过格力与美的争夺、同雷军“撕逼”手机之后,投资界、媒体显然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董阿姨”为何要收购银隆这么一家拥有大批投资人、号称“不差钱”的公司(而不是“满大街”的其它车企)呢?

那么,笔者就来给大家讲讲银隆的故事。

“弯道超车”引出的房地产“人物”

在说银隆之前,不能不提到“十城千辆工程”。

出于寻找替代能源和等方面的考虑,2009年,借着年我国成功主办奥运会的“春风”,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四个部委联合推动了一项与汽车示范工程,主要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汽车示范运行。

这项计划共有25个城市入选,很快制定四年内汽车增长1万-3万辆不等的目标,包括、、、、、、、、、、、、、、海口、、、、、、襄樊、、、以及。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对生产购买汽车给予优厚的财政补贴。其中,每销售一辆10米以上纯电动公交车可获补贴50万元。专家预测,到2012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将达100万辆。

当时的人们不曾料到,这波汽车“小高潮”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这个“运动式”的项目也会以落空收场。正相反,很多城市都豪情万丈,纷纷雄心勃勃地制定了4年内汽车增长1-3万辆不等的目标,专家、学者、媒体和相关从业者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热情地把2010年捧为“汽车元年”,这也引出了的人物——魏银仓。

根据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的信息,早在2004年9月,魏银仓在注册了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孙国华为法人),注册资本1.07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对、能源、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物业管理,物业代理等。

善于资本运作的魏银仓一开始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在房地产、担保、、航空器材(无人直升机)、农业等领域有所投资。

很快,魏银仓瞄准了电动汽车核心“三电”中最关键、也是利润最高的动力电池,但他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发,而是通过投资团队对国内外的锂矿资源、锂离子电池的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应用厂家以及电池设备生产厂商等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2005年4月,注册资本4.5亿港币的市佳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魏国华为法人)诞生,作为一家台港澳法人独资公司,其经营项目经过变更,成了“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电机、电源管理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

成立之初,该公司并未大规模兴建厂房,而是成立了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协会会长陈清泉领衔的专家组,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

2009年年底,市佳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银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设立了银通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佳美房地产出资490万元、能源投资出资510万元)。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银通历经了五次增资和四次股权转让,相关公司也不断更名,截至2015年8月,其注册资本已飙升至6.4亿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通过不断的更名、股权转让,人们已经很难看出银隆身上的房地产背景,其实,魏国华仍然是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市港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买来的“非主流”:钛酸锂的逆袭

正是在2009年6月,有媒体突然爆料称,沉寂多年的银通专家组成功研发出了环型纳米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首次使纯电动大巴车的续航里程延长到公里,即一辆公交车一次充电至少可以跑一整天,每次充电时间只需十几分钟。

那么,银通是如何拥有如此先进的电池的呢?

2010年6月,客车和银通在签署了建立客车总装基地合作协议,其首批客车在8月份下线后不久,便参加了在举行的第25届世界大会展览会(5)。

正是在这个场合上,银通高级工程师梁树林告诉胖兔哥,银通的“杀手锏”在于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altair)公司53.6的股权,涉及总额4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5亿元),并将其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钛酸锂,可与锰酸锂、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组成2.4v或1.9v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正极,与金属锂或锂合金负极组成1.5v的锂二次电池。钛酸锂电池可以实现15分钟快充满电、6分钟充满90、循环次数可达2.5万次以上,这在经济性上明显优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传统锂离子电池在160摄氏度环境下就会发生严重故障,而钛酸锂电池在240摄氏度高温下仍能平稳工作并无过热现象,其安全性也不亚于稀土电池。

在当时还一脸懵懂的胖兔哥眼里,银通开发的“超导纳米环形结构新型电池”是与磷酸铁锂电池、中聚雷天稀土锂电池并肩的“吊炸天”技术,更何况还有陈清泉等一大批特聘专家的“背书”,同年,银通集团收购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银通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总成、电动、充电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设计和生产。银通帮助打造珠三角汽车“第三极”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有趣的是,在2010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评选中,董明珠(10大创业人物)与魏银仓(10大创新人物)双双入围。时任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银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魏银仓还对汽车产业作出了豪迈的预言:“保守估计,在未来的3-10年内,产业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可想而知,“董阿姨”应该早就知道魏银仓“捣鼓”动力电池的事儿。

2011年3月底,虽然并没有跻身“十城千辆工程”,但受到鼓舞的市发改局制订的《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发文开始实施。《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100亿元以上汽车产业规模;到年,该市汽车产业规模要达到800亿元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规划》中制定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包括:

(1)市、各区均安排资金鼓励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约2000万元);

(2)对能够进入工信部车产品目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

(3)对相关企业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

(4)对在建立汽车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5)对获得的汽车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给予资助和奖励。

这份雄心勃勃的《规划》无疑给当时已有的十多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要知道,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在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也不过5.27亿元。而市的这一举措,其实也得益于广东省2011年年初做出的“做大做强汽车支柱产业和珠三角汽车基地”的部署,仅当年广东对汽车方面的计划投入就达到15.9亿元,而“银通汽车项目”就非常及时搭上了政策的“高速列车”。

此时的银通,其首期投资9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三灶“银通产业园”项目(所在的金湾区为其设立了首期1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的一期工程刚刚投产,已形成“年力为1亿安时电池、2000辆电动客车、2000套动力和电控总成”的能力。虽然受制于汽车行业规模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银通并不可能在市场上有多大的作为,但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影响下,包括银通在内的相关企业,都沉浸在汽车市场快速壮大的美好憧憬中。

2011年4月6日,广东省原省长黄华华在考察广东银山有限公司时,还了由银通与广东云山汽车(白云客车)合作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其中云山方面负责车型研发和车身生产,银通负责电池、电机、电控、及动力总成系统,最后由云山进行整车装配及调试。当年11月,梅州市为银山电动公交“量身开通”了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不过,这也是这家公司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视野里。广东云山并没有放弃对电动客车的“追求”,但直到2015年8月才拿到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核,首批200辆于去年12月底交付兴宁市当地的益盛公交公司。

然而,汽车行业的“幸福”没有维持太久。2011年7月初,针对“千亿政府补贴即将到位”的传闻,工信部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否认——直到项目收官,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都未能等来这个“利好”。有关部门,一些企业家和专家提出的“弯道超车”(趁着汽车特别是在中国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我国能够把握好这次机会,将会在未来有机会摆脱汽车工业落后的现状)并不“靠谱”,3年时间,除了靠政府“埋单”的公交、出租车以及政府用车外,整个汽车市场仍旧“一地鸡毛”。

“十城千辆工程”不仅受困于资金缺口大、地方保护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车企驻足观望等因素,更关键的还是电池等技术不过关、产品性能难以满足需求。随着扶持政策的迅速“冷却”,除了个别企业外,不少参与者都打了退堂鼓,汽车行业一时间落入低谷。当时有观点认为,汽车市场(特别是私人市场)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都很难被开启。

“活着”:只因“武安娇子”的坚持

已经投入巨大的银通自然不可能就此作罢,基于公交车具有路线可控(使用/充电时间固定)、政府补贴高、易于建设充电设施、对电池的要求不及乘用车等特点,已经拥有技术和储备的银通开始走上了“寻路”之路。

进入2012年以后,趁着客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小厂生存困难,银通不失时机地收购了广通、中博等,解决了汽车生产资质和整车生产基地的问题。在拥有了广通汽车的lng汽车生产技术之后(当年在投放了辆lng公交车),银通还与中国石油华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捆绑式合作,在各自国内外业务中相互推介对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中银通将提供生产lng汽车,华气公司提供建设lng加气站。孰料,随着纯电动/插电混动公交车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天然气客车行业想要打“翻身仗”已经难上加难(2015年全国销量不过1.2万辆),广通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境地。

插一句题外话,2016年2月29日,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及《汽车车型推荐目录》(第2批),共有35家车企的生产资质被撤销,中博汽车有限公司也赫然在列。不过,中博被撤销的其实是“乘用车资质”,并不影响其作为银通北方生产基地的身份。

2012年,魏银仓干了一件很有人情味儿的事。祖籍河北省地区武安市桃源沟的他,将总投资达亿元(后调整为300亿)的钛酸锂材料生产基地放在了武安。当地媒体《武安报》上有一篇题为《不信唤不回——奥钛产业园项目招商及落地纪实》的文章,热情洋溢地回顾了武安市领导用735天“唤回”“武安娇子”魏银仓的过程。

2013年,银通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银隆新能有限公司。在基本“吃透”钛酸锂和磷酸铁锂技术之后,银通启动了钛酸锂电池的量产,同时也不断在国内外寻求试运行的机会,其中一辆银通电动大巴在德国汉堡的公交线路上跑了半年,成为首辆在德国运营的中国纯电动公交车。在汽车低迷的这一年,汽车补贴标准终于在年底出炉,而也顺利入围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确定的第一批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已经挂上“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国际合作基地”牌子的银通无疑受益匪浅。

不过,直到2014年底,银隆生产的42辆纯电动公交车才正式交付公交集团投入运营,耐人寻味的是,这批总数为辆订单,既是首次大批量投放公交车(此前当地有20台纯电动公交车、1109辆lng公交车),也是银隆在国内的“最大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