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百姓生活 > 正文

企业节后用工需求旺,这些人来珠海就业单人最高补贴1500元!

发布日期:2021/2/28 18:55:02 浏览:255

来源时间为:2021-02-23

企业节后用工需求旺,这些人来珠海就业单人最高补贴1500元!2月23日,珠海市召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布会,通报近期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情况,通报全市返工返学相关情况。珠海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开年企业用工需求?有哪些新的吸引人才和劳动力来珠就业的措施?2021-02-2312:20来源:南方plus黄鹤林2021-02-2312:20:33.0企业节后用工需求旺,这些人来珠海就业单人最高补贴1500元!企业珠海珠海市就业全市4288191南方快报

2月23日,珠海市召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布会,通报近期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情况,通报全市返工返学相关情况。珠海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开年企业用工需求?有哪些新的吸引人才和劳动力来珠就业的措施?珠海市人社局作出官方回应。

全市超半数企业节后用工需求攀升

春节过后,目前全市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珠海市人社局在春节假期后,对全市对24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超过55的企业节后需增加用工,目前阶段性用工需求超过2.7万名,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由于当前还处于新春佳节,部分劳动者选择在元宵节后外出务工,加上疫情等原因,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倾向渐显,市场流动性有所减弱,劳动力供给不足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常态。”珠海市人社局副局长李邦耀介绍说。

如何吸引新的吸引人才和劳动力来珠就业?“目前珠海缺少的人才种类是技能人才和普工。”李邦耀介绍,为拓宽技工供给渠道,珠海提出企业新招用毕业两年内的市外技工(职业)院校毕业生,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符合条件的可直接办理入户,每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企业新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每人1500元标准给予补贴。

同时,珠海实施劳务输入就业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工作站有组织从市外引进(输送)新劳动力的,将给予每人500元补贴,每个单位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珠海人力资源市场已开放,每天均举办招聘活动

为抓住春节后劳动力流动的“窗口期”,珠海将稳岗留工和解决企业用工缺工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开年企业用工需求。

组织发放春节“暖心券”,鼓励非珠海户籍务工人员春节期间“留珠过年”和尽早返岗,确保全市就业稳定。春节期间在珠外来务工人员约44.39万人,留珠率约60。

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接运工作。积极收集外地组织的返岗专车信息,第一时间将广西贵港、南宁、湖南张家界、云南昭通、贵州黔西南州等地的“点对点”返岗专车报名信息给企业,让企业员工及时报名当地专车乘车返岗,安全有序返珠返岗。

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截至2020年底,珠海已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市)10余个劳务输出地市达成劳务合作意向,根据需要常年在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珠海市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为我市优先输送劳动力资源。

春节前,珠海市人社局已收集全市重点企业近3万个岗位需求,发送至甘肃、黑龙江、广西、贵州、阳江、茂名、云南等省内外劳务输出地人社部门。根据外地疫情防控和企业需求,组织珠海市重点企业赴贵州、茂名等地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

持续举办公益性招聘活动。开展“24小时不打烊”线上招聘。2021年春节前后在公益性招聘平台“珠海职通车”上举办“以爱为家‘兼’守珠海”“春风行动南粤春暖”等各类稳岗留工综合供需网络招聘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珠海市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已于2月19日(正月初八)开放,目前每天上午、下午均举办招聘活动。

加强企业缺工岗位信息收集和全市失业登记和社保数据数据应用,将帮助失业人员就业和解决企业用工结合起来。目前已通过短信向近2万名近期停保人员推送格力电器、纳思达等25家次重点企业的招工信息。

居家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工资发放须双方友好协商

“节后被要求居家自我健康监测期间的工资怎么算?”针对网友朋友们关心的问题,李邦耀表示,关于“职工春节后返回珠海,对于要求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的,这一期间职工的工资应该如何计算发放。”问题,由于今年国家、省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在无明确指引下,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法律规定会有不同的处置或者仲裁结果。

建议企业和员工先友好协商,互谅互解,企业从对员工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监测期间适当给予生活补贴,照顾员工基本生活(建议可按不低于珠海市最低工资的80标准协商);而员工则从企业实际经营困难方面考虑,适当降低监测期间的收入要求。

“企业离不开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的存在,企业和员工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李邦耀表示,政府部门将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希望双方能够友好协商处理好这一问题;如果最终双方分歧严重,无法协商处理的,可以寻求工会或劳动仲裁部门帮助,依法处理。

【记者】黄鹤林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