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珠海高职院校如何成为“工匠摇篮”?

发布日期:2016/7/30 23:28:07 浏览:1067

希望珠海城职院能成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示范基地,孵化出更多工匠型人才。4287456珠海新闻

/quxian/UploadFiles_2292/201607/2016073023275662.jpg

珠海市水利局

珠海城职院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南方日报记者王荣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当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下称“珠海城职院”)校长刘华强得知“工匠精神”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时,还来不及兴奋就被“紧迫感”裹挟住。他随即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专家联系,希望珠海城职院能成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示范基地,孵化出更多工匠型人才。

在刘华强看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产业和科技的变革加速推进,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井喷。与井喷的需求相呼应的,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其能否围绕科技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培养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新时代工匠,直接关系着“中国制造”能否成功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珠海的现代职业教育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形成了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下称“广科院”)、珠海城职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面对新的时代风口,珠海高职教育该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发展路径?

A.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珠海改造

今年1月,珠海城职院学生萧沛霖和同学潘智坤组队,参加全国职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在“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中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并获得选拔赛一等奖。如今,他们正加紧准备5月举行的全国职院技能大赛。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萧沛霖的科技创新项目还在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中成功立项,并获得1.5万元孵化基金。

这并非个案。产业变革正在倒逼高职教育模式改革。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则是珠海高职院校的对标对象。

据德国工商大会中双元制职业教育专家刘红月介绍,“双元制”下,职校一元、企业一元,学生一方面在职校获得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另一方面在企业等实训场所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从而实现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据统计,有将近60的德国年轻人在“双元制”体系中接受职业培训,后来逐渐成长为工业、手工业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

以德国“双元制”为师,引入、吸收、改造……珠海高职教育的新实践早已开始。

“高职教育不仅要对接和适应产业发展,更要以引领产业发展为终极目标。”刘华强表示,近年来,珠海城职院提出了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互动,产学研协同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并在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为了跟上企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步伐,该校摒弃了以往“2 1”(即2年职校学习 1年企业实训)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灵活穿插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珠海城职院与企业、行业协会携手,作为三个功能主体共同制定和实施行业岗位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考核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毕业后共同推荐人才到企业就业。

在对接珠海优势产业,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珠海城职院已经与格力电器、三一海工、玉柴瓦锡兰等近150家珠海龙头企业合作办学,并建立了众多科研、人才培养的平台,如珠海新能源智能电网产业联盟产学研基地、珠海游艇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粤德合作职业教育珠海基地等。

去年,在维持原有招生规模的情况下,珠海城职院还引进了70多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打造既具科研创新能力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强学院的办学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与珠海城职院一墙之隔的广科院,同样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在探索一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职教新路。参与专业建设的微软(中国)公司、苹果(中国)公司等10多家知名IT企业与该校共同投资建设的“移动应用开发中心”,便是这种模式的主基地。曾列苹果免费APP下载量前三名的“超级变声器”“史上最坑爹游戏”等移动应用软件都出自这里。

B.珠海高职教育与行业需求仍有脱节

职校各出奇招,尝试破解高职教育瓶颈。政府层面,近年来亦动作频频。2015年,珠海市相继出台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形成合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去年8月,在珠海市高等学校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珠海市职教集团正式组建,包括高校、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156家单位加盟,承担起构建区域职教体系、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共建各类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等七大职能。

尽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领域屡有突破,但在珠海市职教集团副秘书长朱小平教授看来,“珠海高职教育发展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珠海现代职业教育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形成了由广科院、珠海城职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足鼎立”的高职教育格局。但直到今年4月,广科院才正式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验收,跻身全国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才打破了珠海没有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历史。

而在广州,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多达5所,分别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也拥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如果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来一窥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同时起步发展现代职教教育的深圳相比,珠海并无优势,距国内第一梯队还有差距。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点26个专业中,深圳两家高职院校共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商务英语和软件技术等三个品牌专业入选,珠海仅有广科院软件技术一个品牌专业“上榜”。在132个第一批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深圳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游戏设计与制作、微电子技术等15个立项专业。珠海三所高职院校有11个专业立项,包括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游戏软件等。

尽管三所高职院校入选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与珠海的优势产业契合度较高,但数量的稀缺则进一步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培养。“珠海高职教育界面临的普遍困惑在于,难以与产业最先进的企业达成长效合作机制,一线教学活动只能采取在重点建设专业上试点的方式突破,高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实践尚未能全面开花。”朱小平坦言。

从去年开始,身兼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的珠海城职院副校长刘向阳就越来越感受到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压力。而让他庆幸的是,对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工匠的需求也正在“井喷”,培养这样的人才,正是高职教育所肩负的使命。

何为新时代工匠?人才既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也要具备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也就是“术与道”统一。目前珠海高职教育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上都还有差距。

中车珠海基地已从珠海本土高职院校接收了数十名毕业生。“这些学生称得上是技能型人才。但珠海高职院校仍存在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科研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等掣肘。”中车珠海基地相关人士直言。

“高职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渡期,接受培训和锻炼后才能真正进入状态。”珠海先歌游艇项目经理刘伟说。这意味着,学校不仅要在技能培训上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C.“高职教育圈”的呼声

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呼唤日益强烈,珠海高职教育当何为?记者在采访多位珠海高职教育界人士时了解到,珠海的高职教育仍面临着办学经费和科研投入不足、人才培养难以衔接产业发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未能完全建立、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畅等亟待解决的瓶颈。

“实际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职教育肯定是要比普通本科教育更花钱的,但目前政府拨给本科学生的生均经费比高职教育多一倍。”朱小平呼吁提高高职学生的生均经费标准。他以培养数控机床的高级技术员举例说,高职学生要开上一两千个小时的训练量才能熟练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生产等流程环节,理想状态下每个学年要有超过500个小时的训练量,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校企合作载体为支撑。与本科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位高职教育界人士称,除了财政拨款外,导致办学经费紧张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资金投入单一,缺乏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导致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未能完全建立。

对此,朱小平建议珠海可以利用特区立法权,出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法律条例,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各方的职责,促进企业作为功能主体参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成为“工匠摇篮”,首先要求一线教师本身就是工匠。刘向阳认为,以往高职院校受师资限制,科研能力不高。对此,高职院校在进一步引进创新型理论师资的同时,还应让一线教师定期到生产企业去发现、解决产业难题,了解最新产业动态,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撑和技术积累。

如何培养工匠?朱小平认为,除了传授匠艺技能,也把敬业精神的塑造视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他建议高职院校要把职业文化、职业价值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观察眼】

高职教育升级换代

重在激发市场力量

在创新驱动时代,产业变局的帷幕已悄然拉开,高职教育的升级换代也迫在眉睫。如果说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扮演的是创新发动机的源头角色,那么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则在一线支撑着产业升级的新实践。

从国家定位来看,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既有一技之长又具有职业精神的工匠,同时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研发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也在于,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突出市场导向,依托市场力量,全方位地与企业、行业、产业进行资源配置、紧密融合、协同发展,开展合作办学、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活动。

因而,要办好做大高职教育,必须紧紧依靠改革与开放两个根本动力,切实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既要加大政府的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又要汇聚各方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让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数年前,珠海已经开始探索“校企双主体”和“双三元”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如今,珠海高职再度升级,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市场力量,使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三链融合”。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这是基础。一是改革职业教育管理方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