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中山大学概况

发布日期:2017/5/22 5:50:03 浏览:351

南方网讯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

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广州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总面积达5.04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广州北校区林路蔓蔓,曲径通幽;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宜人,均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等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石牌迁至广州康乐园。

2000年9月10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落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学的办学空间,为中山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于1886年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57年学校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在合并前就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原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医科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校的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使中山大学的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学科力量更为壮大,并使新的中山大学进入了全国重点建设的大学的行列,为实现“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中山大学的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原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原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改革开放以来,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在广东省经济飞跃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为我校办学指明了方向。

新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19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等。拥有73个本科专业,共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工商管理学等1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104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166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D)、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类学、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肿瘤学、药理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新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1000人,其中教授670多人,副教授近130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16人,获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资助的有3人。有博士生导师近380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卫生部突出专家14人。在校各类学生近404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1970人、硕士研究生5400多人,本科生近17100人,外国留学生近450人。

学校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生物防治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与植物基因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基因工程和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等4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拥有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校拥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并后,对外交流领域更为广阔。迄今为止,已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最早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卫生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1995年、1996年,两校分别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所申报的学科建设项目以及公共服务系统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顺利完成。2001年10月26日,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新中山大学的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将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

中山大学,这所中山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员工继往开来,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的中山大学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编辑:何静文)

《中山大学概况》相关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口腔、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中山大学 深圳、中山大学自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