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珠海创新崛起呼唤高校共振

发布日期:2016/9/30 15:35:12 浏览:1188

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新闻中心主任黄俊汉坦言:“珠海高校存在文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且缺乏珠海建设高端产业相对应的专业。”这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人才资源利用等,高校建设应立足长远,彰显办学特色。

在珠高校如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瞄准应用型、创新型等方向来进行定位和调整,探索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实现良性竞争、错位发展?

黄俊汉建议,异地办学校区应充分考虑母体高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区域办学环境和需要等方面的因素,争取形成“一校一特色”,包括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校园文化特色,通过差异化发展,寻找比较优势;同时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彰显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活力。

“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在创新驱动中已经更加聚焦创新企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珠海的高校在办学方面也需要和珠海特色产业以及创新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推动科技或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吴培冠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赵显利表示,该校将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北京理工大学是具有工科优势的985大学,当初学校选择在珠海办学也是考虑到在珠三角地区,包括珠海市,欠缺工科学校。珠海学院今后将借力北理工本部优势学科力量,将工科特色办得更鲜明,提升工科学科办学水平,实现珠海希望的错位发展目标。”

2.导向

支撑创新驱动服务珠海发展

校地需求“并轨”共同精准发力

方向:突出发展重点,服务地方需求。在珠高校要根据珠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发展方向,把高校发展与地方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最近,九通水务董事长张良纯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对于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珠海开设这些专业的高校并不多,因此该公司已经放弃了在珠海招聘的计划。

另据了解,目前珠海高校每年约3万名大学毕业生中,本地就业比例大约只有20,大部分到外地就业发展。

一边是部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边是不少高校毕业生外流——高校发展与地方需求的脱节情况可见一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认为,珠海是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等建设给珠海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为在珠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珠高校发展应更紧密结合珠海实际,围绕本地需求与创新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实现协同发展。比如,根据实际新增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兴专业。中山大学计划在珠海建构新型的海洋学院、旅游学院,值得提倡。

吴培冠建议,结合全球发展趋势与珠海发展实际,在珠高校办学可集中资源突出几个重点,一是瞄准珠海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等;二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创新前沿,使发展成果有利于转化为发展动力。

黄俊汉也持类似看法,他表示,珠海高校可针对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设置新专业,建立专业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3.基础

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

依托优质资源打造“长板效应”

方向:培育重点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在珠高校要结合各自优势和特色,优先培育符合产业方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点学科,遵循渐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如果从院系设置来看,目前珠海高校仍存在文理偏科的现象,理工科是短板,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制约了源头创新、科研能力的提升。除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两所母体大学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在18个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中,珠海高校并未上榜。

董小麟建议,珠海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当以发展成为国家乃至国际前沿学科为目标。“异地办学校区争取有单独的学科布局,将国家重点学科放在珠海发展。例如,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合肥建立中国科技大学,对培养当地科研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黄俊汉提出,为了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珠海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拿出较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流专家,创造富有竞争力的配套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在队伍建设方面,建议鼓励高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和海外培训基地,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培育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骨干、科研团队和学科领军人物。

专家指出,各高校可依托自身优质资源,突出打造“长板效应”,不求大求全而求专求强,形成细分领域的制高点,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4.动力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引入企业参与评价试点闯出新路

方向: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高校管理体制、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改革步伐,深化与港澳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更紧密合作。

目前,在珠高校异地办学仍或多或少存在主分校区间教学与管理的矛盾,影响了校区发展。因而,加快管理体制、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改革步伐,正逢其时。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但是,目前对于高校的办学,还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管理路径,很多人还是把高校当作一个政府部门,而不是学术共同体。”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指出。

他建议,珠海高校可首先尝试在内部治理上创新管理。“高校当前内部权力结构是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弱化,应该更多地通过学术管理的方式为学术和学生服务,提高管理创新对高校科学发展的促进度。”

董小麟认为,国家教育系统改革速度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国内高校考核机制往往按照发表高水平论文、建教育部认可的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量。“珠海和各高校可共同探索试点性高校评价机制改革,例如将一些接收高校技术转让的企业参与进高校评价中。如果试点闯出新路,将对高校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结合有示范作用。”

“除了市校合作,可以让更多企业介入高校发展。”董小麟提出,珠海高校可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聘请珠海有影响力的先进科技创新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领导干部到高校上课、开讲座。“在硕士生培养上,既有高校导师,也可以有企业导师。”

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化与港澳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更紧密合作,也是一个重点方向。

据了解,珠港澳三地云集了超过30所高等院校,不仅是创新的源泉,更将成长为打造珠港澳科创中心的主体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长吴清辉认为,珠海与港澳高校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将会为珠海支柱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在生态环境的优势基础上,珠海可以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吸引港澳和国际人才在珠海集聚,进行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碰撞和交融。”

也有专家表示,珠海可进一步突出高标准、高水平,依托现有高校资源,加强与港澳高校的合作,并以此为桥梁,进一步对接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服务政产学研。

5.保障

因校施策,精准扶持

把有限资金用出效益增添高校活力

方向:因校施策,精准扶持。根据在珠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及对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因素,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扶持方式。

“在国家财政提供给普通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运作的独立院校囿于经费天花板,难以在人才引进、教学科研投入上持续发力。”黄俊汉指出。

董小麟认为,无论土地还是经费,珠海对高校都有一定的扶持,现在进一步明确精准扶持,是地方政府与高校深化合作的表现,将增添高校发展活力,产生可持续推进的动力。下一步,需要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科学、管用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除了划拨土地外,以往珠海政府对高校资金扶持并不多,希望未来政府提供持续的扶持,特别是要把有限的扶持资金真正用出效益,真正对高校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吉林大学校长助理、珠海学院院长付景川指出,精准扶持不能只是参考一般考评方式,10所高校各具特色,扶持应着重于高校特色,尤其是和珠海产业联系密切的领域。

他举例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开设了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学生,并建立了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珠海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大的扶持。

黄俊汉补充指出,珠海与各高校合作进入新时期,需要有更具竞争力的扶持政策。

【采写】江芬林群贤

《珠海创新崛起呼唤高校共振》相关参考资料:
英雄联盟之高校崛起、珠海高校、珠海电商高校、核磁共振 大脑、磁共振、飞利浦 磁共振、philips 磁共振、超导磁共振系统、灵魂共振

上一页  [1] [2]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