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_全面推进法治青岛建设述评之三_新闻频道_华龙网

发布日期:2016/10/31 7:53:25 浏览:360

新近完成的青岛市首份基层法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市136个街镇中,有96的街镇干部表示“十分了解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占95;认为靠法律能够解决工作难题的占91……

青岛“12348”法律服务专线近两年来年均接话近三万人次。不少市民遇到法律问题,会拨打“12348”咨询,获得免费法律解答。

可以说,这些数字折射出近两年来青岛法治氛围的日益浓厚。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在崇尚法治的大环境下,青岛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律紧密融入青岛人的生活

“我没有‘白摔’,是法律为我撑腰了。”家住市北区的郭女士日前曾在人行道上被一凸起的小台子绊倒,胳膊被摔伤致残,她想到了依法维权,后将某单位诉至法院,经过二审,最终获得了数万元的赔偿。

前不久,家住平度市的纪女士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去世,家中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80多岁的老父亲。这次事故也使整个家庭陷入了经济上的贫困。她随后向平度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后来顺利拿到了交通肇事方对交通事故的赔偿款。

这些,是青岛市民依法维权的具体体现。

自身权益要靠“法”来维护,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维护“法”的权威。这一共识也愈加深植于青岛人心中。随着国家法律和本地地方性法规等不断健全完善及各方面执法愈加严格,守法已成为青岛人的常态。

“在路上必须要遵章行车,不敢压一点‘双线’,也不能随意停车;在工作中不能随意下载网上图片用于经营,以防侵犯别人的著作权;做生意、办企业,必须注重签好合同、协议,依法经营,这样企业才能少出事,健康长久发展;遇到邻里纠纷,不能‘吵吵’,更不能动武,要多想依法解决的办法,因为咱不能因小事触犯法律……”家住珠海路街道的市民李先生面对记者道出的一番感慨,可谓是许多青岛人的同感。

据统计,近两年来,青岛城乡居民个人生活中办理公证的类型和数量增多。其中,

(下转第九版)

(上接第一版)去年市民到公证机构办理的文本相符公证807件,同比增42。今年一季度,办理继承类公证2378件,同比上涨30。

近三年来,全市律师事务所从273家增加到348家,执业律师从3084人增加到4080人,聘任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单位从5228家增加到6100多家。

这些案例和数字清晰地显示出,“法”正更紧密地融入青岛人的生活。人们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城乡群众,对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愈加旺盛。

司法执法者法治思维愈加坚实

“现在,不依法办事肯定不行了。我们的自我要求更高了,单位受理投诉、追责等制度也越来越严。同时,现在群众、企业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更强了,也倒逼我们必须依法、高效地服务。”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城乡建设委窗口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我们的脑子里要一直有法律这根‘弦’,需要一直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新制度的出台,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修正案,比如近日国家要求全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备案制、简化外企审批,那我们在工作中就要认真落实,避免有违法情形的发生,一旦违法违规,我们就会被投诉、受到处理乃至引发诉讼……”市商务局负责人谈道。

“就说进群众家门的事吧,群众主动让我们进,我们也要想想可不可以进。不让我们进,我们也要想想怎么进才是对的……”一位派出所民警对记者实在地谈到现在依法做事的“慎重”感受。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青岛出台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思维的一系列学法“刚性”规定,如“公务员每年学法50小时以上,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学法不少于15天”“依托青岛干部网络学院开办

‘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考法专栏’,每人每年不少于10个学分”,等等。

青岛的政法机关则牢牢把握政法工作专业性要求,把“依法”作为基石和灵魂,从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多措并举提高政法队伍法律素质,包括完善干警轮训和任职资格、岗位技能等各项法律培训教育制度,目前全市一线干警参训率达98%……

这些力举,都有效地增强了政府部门、政法机关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更有力地树起了法律权威。

与此同时,青岛还采取了一系列涉法服务新举措,最大限度地畅通群众的依法维权渠道——

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引导纠纷除通过诉讼、仲裁等渠道解决外,更多地通过依法调解来解决,使当事人低成本维权。日前,本市某旅游公司与某健康产业公司因货款问题产生矛盾,旅游公司诉至市南区法院,并同意诉前调解,后经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多次调解和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18万元的欠款纠纷。

青岛还将全市统一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热线12348打造为城乡群众的“随身法律顾问”,并将更多的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此外,还建立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模式;政法各部门将办案与调解和接访服务更有效地衔接,依法、高效地解决当事人的诉求。近日,又启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正是有了愈加规范的执法环境和更多的法律保障措施,使青岛人更加“信法”、更愿“用法”。

构建更实更广的普法平台

“领导干部、公务员是全民学法用法‘火车头’。我市完善‘干部考法’制度,将考法成绩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每年科级以上干部普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探索实行领导干部

‘述法’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在年终述职述廉同时还要‘述法’;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公务员参加网上学法年均达3.7万余人次……”青岛市普法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两年来,青岛积极探索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立体化普法新格局,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渠道,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

青少年是普法重点。我市深入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法治教育

“进家庭、进课堂、进头脑”,全市1021所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护意识。

互联网时代给普法提出了新要求。青岛发挥新媒体优势,全力打造青岛普法升级版。其中,拓展了“青岛普法网站平台”,创建了“青岛普法”“法治青岛”“法制青岛”三个微信公众平台,并开通普法微博,增强普法的贴近性、服务性、大众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理,重点在基层。青岛开展了以“一条法治宣传街(或法治文化广场)、一处法律图书角、一所普法大讲堂、一名联系社区法律顾问、一支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等为内容的“1 5 N”型社区创建活动,使居民学法更有“引路人”。近日,又出台了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新规定,将普法职责更大范围地拓展,更深入地向基层和群众延伸。

但是,也正如青岛市首份基层法治状况调查报告中所显示:“基层干部依法解决问题的水平有待提高,法律顾问制度有待更大范围拓展,公民应更好地处理‘信法’与‘信访’的关系”……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建设法治社会,无疑,还“任重而道远”。

《_全面推进法治青岛建设述评之三_新闻频道_华龙网》相关参考资料:
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推进生态文明、成为推进法治化的、华龙网 药企、华龙网 医保、华龙网 医药、华龙网 医疗、华龙网 药品、华龙网 药物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