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百姓生活 > 正文

这些小吃有家的味道充满乡土温情的清新小吃

发布日期:2016/3/3 3:31:51 浏览:479

冬至大过年,如果你只知道大吃大喝鸡鸭鱼羊就多少有点low了。这顿与家人团聚的冬至饭,真正打动人心的可能并非大鱼大肉,而是那一口充满乡土温情的清新小吃。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陈家源、曾焕阳、马骏通讯员苏远龙

潮汕:吃过冬节丸“添岁”

民谚“冬节丸,一食就过年”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潮汕人将“冬至”说成“冬节”,足见这一传统节气的重要性。

潮汕话中,“丸”和“圆”同音,即为“汤圆”。在潮汕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只要在冬至当天吃了“冬节丸”,你就长大了一岁,俗称“添岁”。所以在潮汕地区,算上生日、春节和冬至,每年可“长大”三岁呢!

其实,潮汕的“丸”和一般的汤圆还不太一样,因为“丸”里一般没馅料。小朋友总是盼望着冬至的到来,因为在冬至前夜,妈妈会准备一些糯米粉和水,拿来大盆搓“丸”。“丸”比汤圆略小,而且制作简单,只要取一小截面粉在两手手心处搓成球状即可,小孩也能自己动手做。

“丸”得等到冬至当天天亮才可下锅煮,这就又有一个故事。由于以前潮汕地区的一些家庭并不富裕,冬至的汤圆已算得上是人间美味,因此不管大人小孩,都期待冬至天亮,早点吃到“冬节丸”。可由于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因此潮汕地区还流传着“冬节一夜那么长,一等二等天未光”的民谚。

除了“冬节丸”,潮汕地区还有一种更像汤圆的名小吃——鸭母捻。从形状到口感,鸭母捻都与汤圆极像。不同的是,它比普通汤圆稍微大一点,没有全圆的形状而是有了一个小角,这可能就是“捻”的效果。

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在小吃店买的鸭母捻每碗有三颗,馅料各不相同。为区分馅料,鸭母捻的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鸭母捻这个名字从何而来?现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在潮州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其二是这汤圆煮熟时浮于水面,如白母鸭在水面畅游。

东莞:冬团带来好意头入口松软香糯

冬至时节,北方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南方则喜欢软糯香甜的汤圆。东莞的水乡片区则对好意头的冬团情有独钟。作为传统民间美食,冬团有红白两色,口味也有咸甜之分,其红与“鸿”同音,除祈求来年鸿运当头外,也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冬团的制作较为繁琐,通常以糯米粉和眉豆为主材。先将眉豆浸泡约1个小时,然后入锅用清水煮,待眉豆沥干水分悉数捣烂,拌上少许油盐、蒜蓉和沙姜,以小火反复微炒直至干爽,略加食糖即成咸馅;如翻炒眉豆时仅放油、多加糖则成甜馅。取糯米粉加热水搅拌,来回揉搓,快刀斩切成小团状,舀入馅料手工搓捏成桃形或柠檬形。

包好的冬团以蕉叶包裹或垫底,入笼隔水蒸约20分钟即可,新鲜出笼的红冬团外皮紫红如火龙果,白冬团则奶白如玉。冬团入口松软香糯,内馅清甜不腻、咸香适口。

如今在东莞会做冬团的人越来越少了,仅有一些老师傅还在坚守,比如庾家食品、莞香楼仍有出品,在东莞城区的光明市场和细村市场还可以尝鲜。

揾食路线:上环城路,一路前行至环城东路,在好运渔港附近的天桥下掉头,前行几十米即至庾家食品。

河源:萝卜粄技艺大多传女不传男

每逢冬至前后一段时间,河源当地客家人都有吃萝卜粄的传统风俗习惯,借此庆祝秋收以及祈求生活富足。

客家萝卜粄是以糯米粉为主要材料,以萝卜、香菇、腊肉以及特制调料为馅的美味小吃。萝卜粄水煮后,再加上猪骨头汤或牛骨头、柴鱼、左口鱼、冬菇、淡菜、胡椒等烹调而成的汤料,撒上虾米、葱花,便成一碗香喷喷的客家地道小吃。

河源萝卜粄有蒸、炸、煎、焖等做法。河源市区世纪豪廷中餐厨师李文辉介绍,萝卜粄的制作技艺在古时多由客家女性传承,因此家家户户的女性都称得上是萝卜粄的技艺传人。

揾食路线:从广州市区出发,沿广河高速或惠河高速在粤赣高速城北收费站出口下,驾车直达河源市区老城江宝路、学生路、老城公园或河源新市区茶亭街、新江二路、大同路等美食街均可品尝。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