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佛珠对比:两座“大学城”的得与失

发布日期:2016/6/27 18:31:41 浏览:977

当佛山人聚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同时,近日,珠海市政府宣布与中山大学签署协议,全面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月初公布的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中,中山大学是其中之一。

华南师范大学是该名单中的另一名校。1999年,在中山大学与珠海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后,次年华南师大在佛山市南海区始建南海学院。这堪称两地上一轮大学发展热潮中的标志事件。

15年一晃而过,华南师大南海校区所在的狮山大学城,已成为佛山最主要的大学聚集地。而中山大学落脚的珠海,高等教育规模已发展到全省第二,整座城市虽然没有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城,但却成为一座崛起中的大学之城。

如今,佛山与珠海又同时对大学建设发力。在两座“大学城”过往的得与失之中,不仅包含着大学建设本身的经验,还深藏着大学与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产业方面的众多相关课题,等待佛山挖掘。

策划:南方日报记者林焕辉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赵越

大学扩招带动“大学城”热佛山珠海15年路径迥异

在引入外来大学方面,珠海是一个先行者。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这为地方与高校合作办学带来了动力,多地开始了扩大高校规模、引入异地学校、建设大学城的步伐。佛山也是其中之一。

在上周佛山市召开的“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动员会”上,市长鲁毅表示,将全力推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下称“佛科院”)建设成为广东一流工科大学,这是佛山市对做强佛科院的又一次表态。

在佛山掀起新一轮大学建设热潮的同时,其他城市也在纷纷发力。珠海尤其值得关注,近日,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协议,协议以“共推创新驱动战略,共建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珠海市政府将为中大珠海校区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研究平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

中山大学是省教育厅近日发布的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的七所高校之一。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广东省将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50亿元,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

在引入外来大学方面,携手中山大学的珠海是一个先行者。早在1999年,珠海市就与中山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次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唐家湾落成。

这一决策并非凭空而来。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这为地方与高校合作办学带来了动力,多地开始了扩大高校规模、引入异地学校、建设大学城的步伐。

佛山也是其中之一。2000年,华南师大与佛山市南海区(原南海市)政府签约,始建南海学院,2001年正式招收第一批大专层次的学生。此后,南海学院成为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的前身。

此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等三所院校也陆续汇集在一起,形成了狮山大学城。

100多公里外,珠海在引入中山大学后,陆续与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展开合作,一批崭新的大学校区、分校在珠海拔地而起。到2003年前后,从网络到一些媒体报道中,已开始出现了“珠海大学城”的说法。

日后大放光彩的广州大学城也是在2003年才启动建设。但广州的办学条件、空间布局与佛山、珠海迥然不同。尽管珠海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大学园区工作委员会,但此后并未形成传统意义上高校密集集聚的大学城,而是让大学分布在相对广阔的空间范围内。

但这对珠海的大学实力并无影响。截至2013年,珠海已拥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12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居全省第二,规模和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珠海成为了一座崭新的“大学之城”。

珠海到底干了什么佛山为何又慢了

与同期国内崛起的一些大学城相比,目前狮山大学城的总体规模、科研实力、品牌效应都并不突出。在引入外来院校、起步时间几乎一致的背景下,珠海人到底做了什么,让高等教育走到了全省前列?

珠海大学实力疾速奔跑的时间里,狮山大学城的整体实力,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获得明确界定为公办性质的学校。两年后,南海校区与华南师范大学用统一招生代码招生。此外,在去年,狮山大学城内的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正式升级为本科,这也是佛山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

虽然如此,与同期国内崛起的一些大学城相比,目前狮山大学城的总体规模、科研实力、品牌效应并不突出。去年,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公布了《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20)》,对南海高新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

多家媒体在该规划时称,该规划指出,“核心技术多在国外——原因是缺乏技术人才,大学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产业后劲力量薄弱。该区域内唯一的科技动力来自狮山大学城,其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南海软件科技园内……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本和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对中部片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作用较小”。

在引入外来院校、起步时间几乎一致的背景下,珠海人到底做了什么,让高等教育走到了全省前列?

抛开佛山、珠海在大学方面纷繁复杂的具体措施,规划层面的特点最能集中体现两地思路的不同。记者发现,在“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珠海都对建设发展大学,表现出了极大热情。

事实上,到2005年,珠海已有7所大学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达5.2万人,居全省第二。而在2006年出台的珠海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继续提出了众多有关大学的内容。珠海提出,“进一步办好大学园区,力争把大学园区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高等教育、产学研基地和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到2010年,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万人。”

此时的佛山,正以GDP增长19.3的速度高歌猛进,2006年GDP总量高居全国第11位。同年出台的佛山“十一五规划”中,也出现了高等教育,但总体少于珠海。该规划中该内容主要表述为:“整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加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狮山大学园区建设。”

此间,珠海各大学发展迅速。五年后的2011年,在珠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大学继续成为高频词。此时,珠海上一个五年规划中在校生人数的目标已超额完成。珠海大学园区已经走过了“引进”和“大办”的创立过程,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因此在此次规划中,珠海的重点放在了“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

在“十二五”规划中,珠海提出“大力提高工科类专业比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等内容。同时还提出,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另一方面,五年后的2011年,佛科院和狮山大学城的实力,也已出现了一定提升。但是在2006年提出的“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佛山并未出现可媲美珠海的大规模行动。同年出台的佛山“十二五”规划中,高等教育的内容有所增加,但狮山大学城未再次出现在规划中。

佛山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扩大全日制本、专科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大力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打造成为“立足佛山、面向华南、服务本地经济、集聚中高端人才的特色院校”。到2015年,市属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5万人以上。但实际上,这个数字珠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达到。

“校城融合”模式对比珠海收益远超佛山

珠海高校的建设打破了珠海城市原有的格局,形成一个个新型社区。校园建设与珠海的城镇建设协调推进,与珠海的产业发展布局互相依托。

一座城市坚持多年推进大学建设,目的何在?无论对于佛山还是珠海,依靠大学,推动本土产业都是首要需求。

狮山大学城所在的南海区正在积极行动。今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举行了深化合作洽谈会。南海区副区长李晓佳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在光电子、电动汽车、大数据、水产养殖等领域取得了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双方可以在科技、研发、产业转型升级、智库建设、人力资源、社会管理、职业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

据称,这场会议商定了草拟《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动机制及成立深化合作领导小组等具体合作事宜。这意味着南海区与狮山大学城内大学的交流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早在2008年南海官方就在狮山大学城设立了该区首个青年创业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将为他们提供办公空间,技术支持,创业政策服务,创业信息服务。

而去年,佛山科技街创客空间也在狮山大学城启动,这是狮山镇尝试打造国内首个政府牵头、给予资金支撑的创作平台,提出通过实施创客活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佛山科技街的活动品牌。选点大学城,显然与其背后的科教、人才资源有关。除此之外,佛科院也是佛企展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选择之一。

然而在更大的大学规模基础上,珠海以大学推动产业发展选择更加丰富。近年来,各高校开设学科专业数由最初的40个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个,学科设置与珠海产业发展的对接日益紧密,科研资源对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高校已与珠海15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结合大学特点,珠海市与多所大学展开了战略合作。其中在去年,北京理工大学与珠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高新装备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新能源车辆技术、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推进企业和高校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建“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珠海”,促进珠海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本月,中山大学与珠海签约展开的全新合作,是另一个典范。根据双方协议,未来5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按照一所完整的高水平大学架构新建12个整建制学院(系),“天琴计划”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将在此落地。届时,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成为珠海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事实上,大学建设还加快了珠海的城市化进程。珠海市副市长王庆利曾表示,珠海高校的建设打破了珠海城市原有的格局,形成一个个新型社区。校园建设与珠海的城镇建设协调推进,与珠海的产业发展布局互相依托。

他说,在珠海一些高校的所在地,在引进高校之前是大片的荒地或是洼地,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大学校园落成了,大大延伸了珠海的城市范围,加快了珠海的城市化进程。

大学背后的人口结构更新

谁能更快一步?

与产业调整相比,人口结构更新看似细微缓慢,但实际上却更加深远。在国内一些经济增长放缓的地区,呈现人口外流的现象,拥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口流向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也由此越来越受关注。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佛山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去年佛山就有超过800万人口,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一半。而如何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等高层次的人口,调整人口知识结构,实际上曾被纳入佛山的人才工作中。

在“十二五”规划中,佛山市提出,将抓住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新趋势,借助广佛同城优势,采取供应公共租赁住房等优惠政策,大规模引进大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