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家乡-珠海 > 下设单位 > 正文

珠海市区镇村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不断优化

发布日期:2017/9/4 13:35:09 浏览:1130

珠海市优化办

“又一个大写的骄傲!”“越发觉得在珠海定居是件多么幸福的事!”“珠海不只环境美,人也美”……连日来,珠海荣膺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自豪的感情持续发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涵盖范围广。此番获奖,是珠海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于珠海而言,在生态文明领域屡有建树,离不开政府、社会、市民的共同参与。

经过多年的努力,珠海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市、区、镇(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生态文明发展版图。

目前,珠海市和三个行政区均获得“国家生态市(区)”命名,先后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村)13个,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村、社区)25个,市生态示范村(社区)271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珠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到每一个基层细胞当中。而随着建设体系的不断优化,珠海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注入越来越强的“源动力”。

珠海市优化办

市级“大脑”

为生态文明构筑刚性“硬约束”

“生态环境指数(综合):香洲区161.5、斗门区181.7、金湾区158.0……本周(5月27日-6月2日)全市生态环境状况优秀。”这是珠海市环境宜居委对外公布的最新一期“生态环境指数”。

去年3月30日全国首发的珠海“生态环境指数”,将生态环境状况量化为指数形式,由环境空气指数、水环境指数、公众投诉指数三项内容构成,共6项指标;采取“绿、蓝、橙、红”四色标示来反映生态环境的“优秀、良好、基本平稳、预警”等状况,每周一发布一次。

截至2016年5月23日,生态环境指数已发布61期,整体环境质量优良。

“香炉湾沙滩修复后,前来栖息的白鹭增加了不少!”珠海市观鸟协会会员张列妮把生态环境的点滴变化都看在眼里,而手机里的“珠海生态环境指数”也正印证着她的感受。

晒出来的生态环境指数,既能让公众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也有助于珠海市及下辖各区政府及时发现本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及时预警影响公众健康和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倒逼辖区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珠海市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创新之举。

市级层面是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脑”和“发动机”。多年来,珠海市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协调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形成市委领导、人大、政协督导、政府实施的组织管理机制,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筑起坚实支撑。

突出法治引领,注重系统谋划,依托制度平台,强化执行刚性--这是珠海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基石与亮点。

据了解,珠海制定实施了十八大后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完善了一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刚性规定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等指标要求,明确了各区、市直各部门生态创建职责分工,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其中不少制度颇具创新意义。2015年,珠海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共对全市8个区和17个职能部门进行评分,通过强化考核结果,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在操作层面,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从注重污染治理等具体生态环保工作,转变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谋划,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统筹推进“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环境更安全”四大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同时,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市监控预警、区主体负责、镇(街)执法监督的“三级执法”架构,强化市区镇村“四级监督”,提高环保执法效能。

“好环境的‘诞生’,源于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支撑。”专家指出,珠海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展示了全市层面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落实监管等方面的作为,将为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更多红利。

珠海市优化办

区级“骨架”

“承上启下”发挥枢纽功能

再过一个多月,珠海的前山河就将迎来首个保护日。作为珠海的“母亲河”,前山河综合整治提升备受市民关注,而作为主战场的香洲区,提出了污水处理“四个百分百”目标,推动污水管网向旧村场覆盖,减少前山河污水排放。截至目前,红东、洪湾等10个旧村末端截污工程已完成,南沙湾、均昌、成益、红生等12个旧村场截污工程正在施工中。

以山海相依、陆岛相望为特色的珠海,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就在香洲大力推进前山河治理的同时,辖区内水源保护区占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90的斗门区,也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投入超过4亿元的资金,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而横琴新区目前配套污水管网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建成覆盖全岛的污水管系统100多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市一盘棋的生态版图里,区一级承担着主体和枢纽角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年,香洲、金湾、斗门相继完成区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系列工作。在市与区上下联动、区与区横向互动下,一个支撑全市生态文明发展的“骨架”逐渐形成。

为优化生态格局,香洲去年深入推进“三清”(清土地、清产业、清政策)工作,清理整治企业32家,腾出厂房面积约4.61万平方米,同时,进一步淘汰化工、电力、造纸、电镀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为高端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而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香洲加大培育具有绿色生态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截至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37.7:62.3,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改善水体质量是金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笔者获悉,金湾区今年已研究制订《金湾区水环境污染治理三年(2016-2018)行动方案》及配套的执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2016年治污工程全面开工,2017年治污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治污工程全面建成。为实现目标,金湾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河长”、“段长”制度,多部门协调推进。其中由副区长担任“河长”,各镇镇长担任“段长”,对水污染治理、水源保护、水环境质量监管工作负总责。

斗门拥有港珠澳地区唯一成片的山水田园资源,山、水、林、田、湖生态框架清晰。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三重目标,斗门利用政策契机将包括莲洲镇、鹤洲北垦区以及白蕉镇、斗门镇部分地区在内的312平方公里近半数的土地面积划定为斗门北区生态农业园,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打造粤港澳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区域性生态保育区,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而去年挂牌自贸区的横琴新区努力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生态岛,开展了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内里程最长、体系最完整、管理最先进的地下综合管沟;还出台了《横琴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执行严格的企业环保准入门槛,禁止一般工业制造业和传统加工业项目上岛,岛内累计引进高端产业项目65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

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屡获殊荣

镇村“细胞”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生态文明“有血有肉”

走进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村道旁边两层楼高的垃圾分类站分外显眼,4种颜色垃圾箱一字排开,宣传栏上的标语提醒村民“垃圾‘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

在村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比例相对较大,约占35。为此,垃圾站摆放了一台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设备,通过将餐厨垃圾翻倒进处理容器进行发酵,只需要5天的时间,餐厨垃圾就能发酵成达标的肥料。

海澄村是珠海新农村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村,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及垃圾袋如今已深入到每家每户。据悉,海澄村日产生活垃圾约11吨,目前日处理餐厨垃圾约4吨,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约3吨,不可回收的垃圾约4吨,也就是说,垃圾分类之后,海澄村每天垃圾减量约7吨。

在海澄村试点带动下,目前,金湾区辖下21个村居122个垃圾房污水处理系统全覆盖已经动工建设,目前海澄村、三板村、广发村、沙脊村的小型单独污水处理站已完成建设,居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国标排放标准。

如果把区比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骨架”,那么各镇街和村居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

具体来说,珠海的镇街和村居层面,着力进行小城镇的绿化美化及区镇级公园建设,并全面带动乡村绿化,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通过工业入园行动,优化乡镇企业的布局,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形成一批具有经济活力和生态魅力的新农村。

统计显示,珠海目前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村)13个、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村、社区)25个、市生态示范村(社区)271个,让珠海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血有肉”。

2014年春天,几张油菜花田的照片通过网络的传播让珠海一个叫耕管村的小村庄火了起来。该村用不到3万元钱种出一片60亩的油菜花,在两天的周末时间吸引了10万人次前来观赏,借着火爆的人气,耕管村民实现6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给外界带来了十足的震撼。

接着,斗门区趁热打铁策划了“首届斗门乡村旅游节”,以镇为单位制定了“一村一品、一品多村”的发展战略,开启了向特色旅游业转型的步伐。如今,莲洲镇的十里莲江、水乡花海,白蕉镇的南澳樱花园、斗门镇的特色文化等项目都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形成了斗门的特色旅游品牌,村民的收入也在一、三产业的有机嫁接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村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单位,把村居的基础打好了,生态文明建设事半功倍。”有专家表示,珠海打通生态文明建设镇与村的“最后一公里”,将有效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创建成果。

珠海“十三五”争创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

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的城市,标志着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位于领先地位。笔者了解到,珠海将在“十三五”期间争创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其中,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据介绍,在统筹推进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全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美化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普及率实现10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前十位;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与此同时,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全市196个重点废水排放口和39个废气排放口实现24小时自动监控,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逐渐形成。

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创建主力军作用,巩固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

[1] [2] [3]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